吕光明
发布日期: 2013-08-01   浏览次数:

一、个人简介

吕光明,男,1978年出生,河南新安人,中共党员。2006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,同年进入中央财经大学任教,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。2011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,201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晋升为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宏观经济统计分析、金融统计分析。

先后在《统计研究》、《经济学动态》、《财政研究》、《国际金融研究》、《城市发展研究》、《投资研究》、《财经问题研究》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,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。

先后讲授《统计学》、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》、《计量经济学》、《非参数统计》、《企业统计学》等课程;累计指导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8人,其中已毕业7人。

 

二、主要科研论文

“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均衡效应实证研究”(独立),《统计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3年第30卷第4期,第30-36页。

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模型选择和相关策略研究”(独立),《统计与信息论坛》(CSSCI期刊)(首篇),2013年第3期第3-9页。

“我国食品渠道和非食品渠道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”(第一作者),《价格理论与实践》(CSSCI期刊),2013年第2期第57-58页。

 “两个翻番”实现背后的统计逻辑”(独立),《中国统计》(CSSCI扩展版期刊),2013年第2期第19-20页。

“中国主要价格指数间传导机制研究”(第一作者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3年第1期第12-16页。

“中国财政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”(独立),《财政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2年第8期第50-54页。

 Measuring Labors Share of Income in China(独立), China Economist, 2012,Vol.7 (4):117-126.

“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”(独立),《中国金融》(CSSCI期刊),2012年第6期第76-77页。

“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:基于月度VAR模型的三重动因解析” (第一作者),《国际金融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2年第4期第61-68页。

“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: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”(独立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2年第3期第48-54页。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摘http://www.cssn.cn/news/500773.htm

“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研究:1993-2008”,(独立),《统计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1年第28卷第12期第22-28页。人大报刊资料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》2012年第3期首篇全文转载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《课题研究资料索引》第72期索引。

 “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: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” (独立),《统计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9年第7期。

 “福利经济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”(第二作者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9年第7期。

“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”(第一作者),《城市发展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9年第5期。

 “中国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多用途视角研究”(第一作者),《城市发展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9年第4期。

“基于IPAT模型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——以北京市为例”(第二作者),中央财经大学学报》(CSSCI期刊),2008年第12期。

 “生态承载力综合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”(第一作者),《经济问题探索》(CSSCI期刊),2008年第6期。人大复印资料《生态环境与保护》2009年第2期全文转摘。

“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辨析”(第一作者),《统计教育》,2008年第6期。

“中国产出冲击持久性影响的实证分析”(独立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7年第5期。

“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”(独立),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》(CSSCI期刊),2007年第5期。

“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:一个基于CF滤波的研究”,(第一作者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(CSSCI期刊)(重点文章、首篇),2006年第7期。人大复印资料《国民经济管理》2006年第12期全文转摘。

“我国技术创新中的金融支持研究”(第一作者),《投资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5年第12期。《经济研究参考》2006年第15期摘要转摘。

“对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”(独立),《财经问题研究》,2004年第6期。

“教育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研究综述”(第二作者),《经济学动态》(CSSCI期刊),2004年第4期。

“教育与收入不平等:中国的经验研究”(第二作者)2004年第四届中国经济年会参会论文。

“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”(第二作者),《投资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4年第1期。

“国内投资、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”(独立),《山东工商学院学报》(CSSCI期刊)(重点文章),20033期(季刊)。

“中国股市股价指数变动的协整研究”(第二作者),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期刊),2001年第5期。

“上证市场 系数稳定性的实证研究”(独立),《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》(CSSCI期刊),2001年第2期。

 

 三、主要科研项目

(一)主持项目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”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统计测算与提升路径研究(项目批准号:13ATJ005)。

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“CPI偏差理论、测度方法与中国应用研究” (项目批准号12YJC910005)。

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“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格局测算:基于不同核算数据来源的比较分析” (项目批准号2010LB17)。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基于冲击测度的中国经济波动解析”(项目批准号07CTJ007),已结项。

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“中国教育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统计分析”,已结项。

(二)参与研究项目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中国能源—环境—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11&ZD045)。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09&ZD040)。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我国沿海和内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比较与评价”(项目批准号98BJL044),已结项,结项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《成果要报》刊登。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(项目批准号03@ZH006)子课题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”,已结项。

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“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实证研究” (10YJA790147)

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“我国资源、环境、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 06JZD0020),已结项。

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一五”重点规划项目“北京市资源、环境、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06AaJG0024),已结项。

 

四、著作和教材编写

(一)著作

《经济周期波动:测度方法与中国经验分析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,2008 6 月,独立。

《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,编写第221章。

《承载能力理论与测度方法研究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12月。

(二)教材

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《国民经济统计学》,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(2008年第1版,2013年第2版),编写第91011章。

参与编写《国民经济核算分析》,格致出版社/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,编写第7章。

参与编写《<国民经济核算分析>学习指导与习题》,格致出版社/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编写第7章。

参与编写《统计学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,编写第6章。

参与编写《统计学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,编写第78章。

 

五、主要获奖

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类二等奖。

2010年全国房地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。

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(参与人)

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涌金青年教师学术奖。

2008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(参与人)。

2008年第九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(参与人)。

2006-2007学年中央财经大学“十佳班主任”。

2004年大连市科协建言献策活动二等奖。

 

六、学术任职

2009年至今,担任《统计研究》杂志匿名审稿人。

 

七、联系方式

通讯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

邮政编码:100875

办公电话:01058800526

电子邮箱:lgmbnu@bnu.edu.cn

 

 

 

 


 

友情链接
 
版权所有©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    电话:010-58808012    传真:010-58808012   Email:ina@bnu.edu.cn